top of page
Search

長者護心有法

Updated: Apr 14, 2022



心臟病是本港常見致命疾病的第三位,單單2014年,因心臟病而死亡的登記死亡人數有6405人,當中有5347人屬於65歲及以上的年齡組別,可見隨着年紀漸大,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亦會相應變高,然而長者們是否只可以聽天由命?其實只要積極面對,及早找出並治療身體隱患(尤其是三高問題),同樣可以輕鬆養護心血管健康。


 

文:佘達明醫生


老化遇上三高 恐成心臟殺手

上了年紀血管無可避免會有老化現象,因此長者難免較容易遇上心臟病。所謂的心臟病可大致成三類: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瓣問題,以及心律不正(如心房纖顫)。概括而言,三類中以心血管疾病中的冠心病最為常見,同時亦是死亡率最高。常見發病成因除了年齡因素外,三高問題(即高膽固醇、高血糖及高血壓)亦是患上心臟病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無論是膽固醇、血糖及血壓也好,均與血管健康息息相關,惟初發時往往沒有病徵,不少患者確診時病情已較為嚴重,換句話說,體內血管早已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若果再加上年齡因素所致的老化問題,患上心臟病的風險自然遠高於一般人;其次,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會提高心臟病的發病風險,如吸煙、運動不足等。另外,遺傳基因也是重要的風險因素之一,例如父母曾患有心臟病的話,子女患病的機會亦較常人高一些。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常見心臟病症狀包括心悸、心翳、胸口痛等,可是當將這些症狀出現在長者身上時,身邊人或當事人就有可能不以為意,總覺得年紀大難免「機器壞」,應該沒甚大礙。長者(尤其是70歲以後)身患心臟病,未必會有明顯心悸或胸口痛等症狀,老年患者很多時根本察覺不到自身心臟有異,然而從一些日常細節中,仍是有跡可尋,例如突然變得沒精打采,腳步不穩,口舌不清,反應緩慢,甚至有大小便失禁的情況,便須加倍小心,特別是突然間的轉變,就更應及早求醫診治,找出問題根源。


三大健康指標:血壓、血糖、膽固醇

其實無論是否已經患上心臟病也好,長者的血管狀況畢竟比年輕時候差,所以更要關心自身的實際狀況,例如血壓、血糖及膽固醇水平,便是評估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標,換句話說,假如有三高問題,便要儘快妥善處理。以血壓為例,理想指標是上壓120毫米汞柱(mmHg)以下,以及下壓85毫米汞柱(mmHg);又如血糖控制方面,糖化血紅素應保持在6.5%或以下;低密度膽固醇(又稱壞膽固醇)則應控制在1.8(mmol / L)以下。其次,改善生活習慣亦是保養血管健康的重要一環。比如過去有吸煙習慣的話,便要立刻戒菸;肥胖人士則要執行體重控制計劃,當然不論體重是否超標,定期進行適量運動亦少不了,重點是依照身體狀況量力而為循序漸進。


藥物比飲食更有效

有人或會問從飲食入手不是更有效嗎?以膽固醇為例,較差的飲食習慣一般只會增加10%膽固醇水平;換言之,儘管一滴油也不沾,都只能夠減少10%膽固醇水平,但服用合適藥物的話,膽固醇的降低幅度卻可達50%,所以從效益來說,膽固醇超標的人士透過藥物來控制病情更為有效。


進一步來說,若果屬於三高問題較嚴重的個案,單純希望透過飲食及運動來改善病情,而不接受任何藥物治療,往往成效不彰,難以將三高恢復至正常水平,所以只能夠說運動與飲食有一定幫助,具邊緣效益(Marginal Benefit),但主要的控制手段始終是藥物,因此如有任何疑問,建議儘快諮詢醫生意見,以免因一時耽誤導致病情加劇,同時亦要按照相關指示,依時食藥及覆診,以策安全。


常見心臟病症狀包括心悸、心翳、胸口痛等,但當這些症狀出現在長者身上時,身邊人或當事人就有可能不以為意,只當作是老化的現象

38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