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中醫看「耳水不平衡」





■ 文:註冊中醫姚慧珊


眩暈是臨床上很常見的病症,很多人在眩暈發生時就診,往往被診斷為「耳水不平衡」。究竟耳水不平衡是甚麼?


反覆發作 可致聽力下降、耳鳴


耳水不平衡是「梅尼爾氏症」( Ménière’s Disease)的俗稱。梅尼爾氏症是內耳病變所導致的平衡功能失調。由於內耳製造和吸收淋巴液的機制失衡,令內耳耳水過度聚積,內耳壓力增加,使內耳功能失調並影響平衡系統,因此導致暈眩、耳鳴等病徵。


梅尼爾氏症是造成陣發性旋轉性眩暈的常見原因之一,好發於30至60歲的成年人。其臨床表現特點有著明顯的發作期與間歇期。發作時,患者多出現旋轉性眩暈、耳鳴及時好時壞的耳聾。患者自覺天旋地轉,虛浮不定,活動頭部時可加重眩暈症狀,並常伴隨耳鳴、耳聾、耳內脹滿感、噁心、嘔吐等不適。眩暈發作持續時間多為數分鐘至數小時,最長者不超過24小時。眩暈發作過後為間歇期,患者恢復常態,耳部症狀大多消失。但若此病症長期反覆發作,可導致聽力逐漸下降、耳鳴等。


傳統中醫並無「耳水不平衡」的病名,有關症狀中醫納入「眩暈」病的範疇。眩暈的病位在頭竅,發病原因複雜,主要與肝、脾、腎三臟的陰陽偏盛偏衰有關。傳統中醫有「諸風掉眩,皆屬於肝」、「無痰不作眩」、「無虛不作眩」等說法。其病性有虛實之分,臨床上以虛者居多。如氣血虧虛,肝腎陰虛等所引起的眩暈屬於虛證,而因痰濁壅遏,肝陽化火引起的眩暈則屬於實證。「耳水不平衡」的發作期主要以風、火、痰等實証為主;間歇期則主要以虛為主,為「本虛標實」之証。故其治療原則亦因應發作期及間歇期而有所不同,眩暈發作時,中醫採用「急則治其標」的原則,分別以熄風、化痰等法治療,以減輕發作期的不適。眩暈緩解後的間歇期,中醫以「緩則治其本」為原則,辨其心、肝、脾、腎之虛,治以補益心脾、滋補肝腎等法,以調整臟腑氣血,防止眩暈再次發作。


中醫治療「耳水不平衡」有其優勝之處,不僅可於發作期緩解症狀,更可減少眩暈發作的頻率控制病情。但需留意眩暈是臨床上的常見症狀,除耳水不平衡外致病原因頗多,如頸椎病、高/低血壓、貧血、腦部病變等皆可引起眩暈,醫者和患者都應仔細觀察和查探分析頭暈的成因以免誤診。



藥膳食療


天麻燉雞湯:天麻3錢,生薑5片,與雞烹煮。功效養血熄風。適用於氣血不足,身體虛弱,眩暈反復發作者。


天麻桑菊飲:天麻2錢、桑葉3錢、菊花3錢,煎水代茶飲,適用於肝陽上亢的眩暈,頭脹耳鳴,煩躁易怒者。


何首烏雞: 何首烏5 錢、黑大豆1兩、黃耆3錢、當歸1錢,與烏骨雞烹煮,適用於肝腎陰虛,精血虧損之眩暈。


黑芝麻、制首烏、枸杞子各25克,杭菊花15克,水煎服。適用於腎虛眩暈,頭髮早白者。




預防與保健


預防眩暈病發作當從增強人體正氣着手,耳水不平衡的患者平日應注意充足的睡眠。平日可進行適度的運動如八段錦、緩跑等,並且保持心情舒暢。在飲食方面,三餐應定時定量,切忌暴飲暴食,不應過食肥甘厚味等傷脾之品,或過鹹傷腎之品。作息方面應儘量勞逸適度,工作與休閒並重,避免體力和腦力過度勞累。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若有關於仁濟醫院中醫服務查詢,請致電 2194 9911查詢或瀏覽仁濟醫院網頁www.yanchai.org.hk內中醫服務內容。

278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