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關節內窺鏡手術 痛楚少復元快


關節內窺鏡(Arthroscopy)是一種骨科微創手術,用於診斷和治療關節內的疾病。手術如何進行?又有甚麼優點?

 

文:劉仁傑醫生


可廣泛應用於關節病症和創傷

在進行關節內窺鏡手術時,骨科醫生會在病人的皮膚上做一個微小切口,然後插入一枝鉛筆大小的儀器,當中包括一個小鏡頭及照明系統,用以放大與照亮關節內部的組織結構。其可通過光導纖維將影像傳送到電視螢幕上,便能夠根據這個非常微小的切口來檢視關節的內部,如軟骨或韌帶的受傷情況。醫生首先會確定受傷的位置、大小及形態,然後再進行修復。


至於關節的傷患和疾病的診斷,需要詳細的醫療病歷、身體檢查、X光造影,有時可能需要其他測試,如磁力共振(MRI)或電腦掃描(CT Scan)。而關節內窺鏡可作出最終診斷,它比開放手術及先進掃描造影更為準確。


關節內窺鏡可應用到關節的疾病和創傷,常見的疾病包括關節炎,例如位於膝蓋、肩部、肘部、手腕或腳踝內的滑膜炎(Synovitis);創傷則包括肩部旋轉肌腱撕裂(Rotator Cuff Tear)、肩袖肌群夾擊綜合症(Impingement Syndrome)、復發性脫位(Recurrent Dislocation);膝蓋部位有半月板撕裂、軟骨受傷、前十字韌帶撕裂;手腕部位有腕管綜合症(Carpal Tunnel Syndrome)、三角纖維軟骨撕裂、關節內游離體(Loose Body)等。


關節內窺鏡可做的治療:

(1)肩部旋轉肌修復(Rotator Cuff Repair)。

(2)切除撕裂的半月板(Meniscectomy)。

(3)前十字韌帶重建術(ACL Reconstruction)。

(4)滑膜切除術(Synovectomy),清除膝蓋、肩部、肘部、手腕、腳踝的發炎滑膜。

(5)腕管綜合症鬆解術(Endoscopic Carpal Tunnel Release)。

(6)修復撕裂的韌帶(Ligament Repair)。

(7)切除關節內游離體(Removal of Loose Body)。


關節內窺鏡的手術方式及優點

雖然關節內窺鏡手術的切口非常細小,但仍需要於手術室內進行,全身麻醉、半身麻醉或局部麻醉都可行。醫生會利用大約五至十毫米的小切口來插入關節內窺鏡,有需要時也可添加幾個小切口用以放入其他微創手術儀器。關節鏡手術後,小切口會用敷料覆蓋,病人一般只需使用小量的止痛藥。當然手術所需的時間和康復進度,通常取決於病情的複雜程度。至於併發症一般並不常見,發生率在所有關節鏡手術中不到1%,可能出現的併發症有細菌感染、靜脈栓塞、腫脹、出血、血管或神經損傷及微創儀器破裂等。


相比傳統「開放」式手術,內窺鏡手術後的康復較為迅速,細小的傷口約十天左右可完全癒合,而手術外層敷料通常可在術後一兩天內除去,之後再用防水膠布覆蓋小傷口便可。即使傷口很小疼痛也不大,但關節活動需要數週時間才能完全恢復。醫生會為每個病人度身訂做個人的康復計劃,病人最快能在幾天內繼續工作或上學。需要注意的是,每個人的關節內窺鏡手術各異,恢復時間也不盡相同,手術前與醫生詳盡溝通有助了解各項細節。











關節內窺鏡











關節鏡看到的膝蓋半月板

4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