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風是一種會令人極度疼痛的關節炎,因為來去如風所以得此名。病因是身體內含有過多的尿酸,尿酸鹽就會積聚於關節內,引起發炎疼痛。
文:劉仁傑醫生
可影響身體任何關節
當出現痛風時,患者關節尿酸晶體積聚令關節腫大和疼痛。這種狀況通常只會影響身體一個關節,最常見的是腳的大拇趾,但嚴重也可影響身體任何其他關節。易患痛風的族群有很多,包括家族有痛風和尿酸過高、體重過重、高嘌呤飲食、暴飲暴食、喝酒過量,及血癌、腎病患者或服用利尿藥等人士。患者多以40歲以上男性較多,另外女性停經後發生率會增加。
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的滑囊液中,可以形成痛風石,引起急性或慢性關節炎。更可使關節變形,並經常復發,上述所說的腳大拇趾便是發作的首要部位。患處有時在足踝、膝關節、手關節等地方,患者會突然感到劇痛,嚴重的變得紅腫發熱。血液內的尿酸濃度可能上升,甚至在腎臟或軟組織內產生結石,令腎功能受損。發作可在數天到數週後緩解,可能一年會發生數次或數年才發作一次,沒有病發時行動自如並無痛楚。
運動飲食可預防痛風
診斷痛風通常有幾個方式,一是抽血化驗尿酸水平;二是針刺抽取關節液作顯微鏡檢測尿酸晶體;其三則可能需要照X光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但無論是哪一種診斷方式,患者都不能因害怕而諱疾忌醫。
痛風雖可治療卻並不能完全根治,但適當的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秋水仙素(Colchicine)、口服或注射類固醇(Steroid)等藥物可以醫治痛風的復發,需要注意的是,類固醇可直接注射入病發的關節內。至於預防性藥物包括降尿酸藥(如Sllopurinol),可控制血液尿酸的水平、防止痛風復發,即使復發痛楚時間會縮短、症狀也較輕,這類藥物一般在上次痛風徵狀消除後數星期才開始處方。
另外,要避免攝取高嘌呤飲食,動物內臟例如肝、腸、腎、腦、心、胰(豬橫舌);部分海產類例如沙甸魚、鳳尾魚、蝦、蟹,貝類例如帶子、青口;濃湯例如肉汁、火鍋湯;滷製品、乾豆類、冬菇、椰菜花、菠菜及鮮蘆筍等蔬菜。同時要避免喝酒,因為酒精會影響尿酸的新陳代謝。
有氧運動也不能忽視,例如慢跑、快走、騎單車或游泳。但劇烈運動會大量出汗,尿酸由小便排出量就會減少,運動後所產生的乳酸亦會阻礙尿酸的排泄,因此患者要避免劇烈運動。平常應該多喝水,每天最少兩公升,可幫助尿酸排出。同時不要暴飲暴食,肥胖患者應控制體重,才可有效預防痛風症發作。

急性關節炎發作時,患處會突然劇痛,變得紅、腫、發熱

要避免攝取高嘌呤飲食,動物內臟、部分魚蝦貝類或蔬菜也要少吃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