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較一般人高,因為兩者都是由不少相同的高危因素所致,如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等。慢性腎病與心血管疾病更會形成惡性循環,令兩者情況每況愈下。有研究指出,慢性腎病患者死於心血管疾病及其併發症的機會,遠較死於腎衰竭為多,可見兩者關係非常密切。
慢性腎病、心血管病 形成惡性循環
大部分的慢性腎病在早期都是毫無徵狀,亦可能會出現食慾不振、疲勞、頭痛、皮膚痕癢和乾燥、噁心、體重下跌等病徵。有家族病史、長者、高血壓患者及糖尿病患者都是慢性腎病的高危人士。
慢性腎病會增加動脈粥樣硬化所引致的併發症風險,當中包括中風、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和心臟衰竭。此外,這些併發症更會進一步降低腎功能,形成惡性循環。因此患者必需同時接受慢性腎病和心血管病的治療,若只治療兩者其中之一,並不能完全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
港人對患病風險認知不足
為了解港人對慢性腎病,及其與心血管疾病兩者關係的認知,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腎科於2013年3月進行相關的社區研究,成功以電話訪問了516名18至65歲的香港市民。
調查結果顯示,少於一半受訪者知道糖尿病(44.4%)及高血壓(43.0%)是慢性腎病的重要高危因子之一;只有近半受訪者意識到腰痛(52.9%)、小便有泡(52.7%)及小便帶血(49.8%)等徵狀,可能是早期慢性腎病的病徵;僅有少數受訪者了解高血壓(38.0%)、高血脂(25.4%)及動脈粥樣硬化(22.5%)是慢性腎病的主要併發症,過半(51.9%)受訪者均誤以為慢性腎病會引起腎石。
調查又反映,受訪者普遍忽略監測慢性腎病患者的血壓、血脂及血糖等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高風險因素。與此同時,他們亦低估了相關檢查的必要性。在「三高」當中,血脂水平更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環,只有39.9%的受訪者知道慢性腎病患者需要檢查血脂水平。雖然大部分受訪者(89.7%)都曾聽過動脈粥樣硬化,但知道慢性腎病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受訪者數目卻不足四分之一(22.5%),而知道動脈粥樣硬化可令腎病病情惡化的受訪者亦少於一半(42.4%)。
建議進行心血管風險評估
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腎科主任李錦滔教授指出,「慢性腎病患者是出現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一族。然而,調查顯示港人普遍對慢性腎病所帶來的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認知不足。提高大家對慢性腎病的認識,對這類早期可能毫無病徵的疾病便顯得相當重要,這既可鼓勵慢性腎病患者提早接受檢查和治療,更可減低其發展成末期腎病和嚴重心臟病的機會。」
他引述最新的國際臨床指引建議,所有慢性腎病患者都需接受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及跟進,包括記錄及適當治理患者的血壓、血脂水平、空腹血糖、體重身高指數(BMI)和吸煙史,以密切監測慢性腎病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
他續補充,「慢性腎病患者亦應接受相關教育,需定期檢查血壓、血脂及血糖,防止慢性腎病惡化,或出現動脈粥樣硬化所引起的併發病。透過提高公眾認知度,不但可幫助市民提早發現及治療慢性腎病,了解心血管疾病等與慢性腎病相關的風險因素,這亦可幫助減低慢性腎病患者惡化至末期腎衰竭及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機會。」
文:Hazel
Comments